• 杨晓明

    从事肝脏相关的生理病理学研究,重点是肝细胞生长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平台,构建了国际上最大规模的人类器官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和相互作用网络,首次探索用相互作用网络诠释器官功能调控特点,揭示多种重要信号通路的节点及生理、病理学意义,预测了多种严重肝病获选致病分子。首次证实人肝活素(HPS)是内源性肝损伤修复因子,重组HPS可有效保护中毒性肝损伤,揭示HNF1是其肝特异表达的关键调控分子,为严重肝病治疗提供获选药物。HPS作为治疗肝损伤药物,列入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获滚动支持,并以2600万转让企业,目前到位经费1000万元。此外,还揭示多种调控肝源细胞生长的新分子和新机制,发现THAP11、PCBP1、HPO等可作为肝癌诊断、治疗的获选新靶点。此外,还开展了造血调控转录因子的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可调控造血干细胞谱系分化的转录调节因子EDAG,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创新群体项目、国家973/863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家创新团队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5项;获中国发明专利3项,在PNAS、Gut、MolSystBiol、Cell Death Differ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

  • 贺福初

    贺福初院士主要从事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倡导并领衔了人类第一个组织、器官的“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这也是中国第一次领导大型国际合作计划,Nature、Science、Nat Biotechnol等国际著名杂志给予高度评价。率先提出了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科学目标与技术路线,并领导揭示了人体首个器官(肝脏)的蛋白质组表达谱、乙酰化修饰谱及其相互作用连锁图、亚细胞器定位图;发现蛋白质组构成及丰度分布的三大规律:进化律、结构律与功能律。曾主持编写人类第一个器官(肝脏)的蛋白质组专著【The Liver Proteome】(Wiley出版),在Science, Nat Genet, Nat Med, Nat Cell Biol, Nat Biotechnol, Nat Methods, , PNAS等国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40篇。

  • 朱云平

    从事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及肝脏系统生物学研究。在大规模蛋白质组数据质量控制、不同实验室来源数据整合和标准建立、大规模蛋白质组数据分析策略等方面发展了可应用的技术体系和软件平台,将质谱数据利用率提升了20%~40%;建立了系列肝脏蛋白质组数据库;提出了描述信号转导网络节点重要性的方法;通过对生物学网络中信号流方向的研究,可推断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大量的潜在信号通路;参与中国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并提供了有力的生物信息学支持。承担国家973/863课题、创新群体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市重大研究项目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共4项;获软件著作权8项,在Mol Cell Proteomics, J Proteome Res, Proteomics, BMC Bioinformatics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

  • 蔡 耘

    从事有机质谱分析,主要应用高分辨磁质谱仪、气质联用仪、四极质谱仪等对于有机小分子药物进行结构分析,以及有机质谱仪器的功能开发和应用。1994年开始应用生物质谱对大分子类药物进行分析,对生物质谱仪器的功能进行开发,建立生物质谱分析包括生物制品药物在内的大分子物质的方法;同时建立亲和质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开始从事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平台的搭建和生物质谱在肿瘤样品分析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工作,包括对现有蛋白质组技术平台的整合以及对国际上新型生物质谱技术的考察与应用。担任973项目、CNHLPP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兴奋剂EPO的质谱检测方法研究、生物工程药物的质控方法建立、蛋白质组研究中整体技术平台的构建、关键相关技术的研究以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技术平台的规模化构建等。